CTP取代CTF是印刷發展過程中一項重大的技術進步,不僅印刷質量和生產效率有了很大提高,還減少了膠片生產和顯影、定影過程對環境的危害。現在市場上使用的激光成像CTP版材是在整個版面預涂一層厚度約2微米的感光層,曝光后,利用顯影液把空白部分的感光層溶解而去除。通常,印版的圖文部分只占少量面積,大部分預涂的感光層會通過顯影除去,成為不容易處理的環境污染源。印刷污染的存在非常不利于印刷企業的形象,同時,處理污染物也增加了印刷企業的生產成本。
在綠色印刷越來越受重視的大背景下,北京中科納新印刷技術有限公司歷經五年研究,開發了一套噴墨制版技術,以只在版面圖文部分噴墨的方式制版,徹底解決了當前印前制版過程中的環境危害。作為一項重大技術革新,噴墨CTP版的印刷適性和印刷質量還不為大家所了解。本文將結合印刷質量控制的關鍵技術和實驗測試數據,對噴墨CTP版的印刷性能作一簡單分析。
印前匹配是保證印刷質量的關鍵
近年來,我國印刷行業發展非常迅速,印刷質量整體上有了很大的提高。筆者接觸過的許多印刷企業,都對自己工廠所能達到的印刷質量很有信心。但是,業界還普遍存在一個問題:同樣的文件交給不同的印刷企業印刷,所得到的顏色往往不一致。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國印刷企業的生產過程缺乏規范化、標準化,特別是在印前和印刷工藝的配合方面有許多欠缺。印刷企業往往擁有一流的設備,卻忽視了在印刷、制版過程中對質量參數進行檢測,并根據檢測數據對工藝進行控制。
一般認為,印刷質量綜合取決于設備、材料和技術三方面,在普遍具備較好設備和材料的條件下,印刷過程的數字化控制,特別是印前、印刷工藝的相互配合往往成為制約印刷質量的瓶頸。平版印刷的國際標準ISO 12647-2和ISO 12647-3,或者是近年來廣受關注的G7印刷工藝規范,都要求在原色和復色的顏色滿足標準要求的前提下,通過修正青、品紅、黃、黑四色墨的網點增大率,實現顏色的準確再現。這種修正之所以能夠輕松實現,得益于現有的RIP技術,其利用數字化技術可以精確地實現網點的校正。因此,我們并不需要擔心,不同的印刷生產條件下網點增大有較大的偏差,只要生產過程的網點變化是穩定的,就可以利用RIP軟件的印版線性化和網點增大反補償功能,實現印刷生產的標準化。
噴墨CTP版的制版適性
噴墨制版技術是通過噴墨的方式將特殊的墨水直接打印在版基表面形成圖文區(親油),而沒有打印墨水的部位即為非圖文區(親水),經固化后形成用于上機印刷的印版。由于墨水以一定的速度噴射到印版表面時,存在不可避免的擴散現象,因此噴墨制版過程存在明顯的網點增大。
圖1為采用圓方網點,加網線數為175lpi,分辨率為1800dpi時,噴墨制版線性化處理前后的網點面積。從中可以看出,線性化處理前,噴墨制版在制版環節會產生較大的網點增大,其中55%處網點增大最大,達到18.6%,然而利用RIP軟件經過一次線性化處理后,版面上的網點面積和數字文件的網點面積就能呈現出較好的線性關系,最大偏差為1.6%,平均偏差為0.63%。進一步的實驗表明,噴墨制版雖然存在較大的網點增大,但網點面積變化規律是相對穩定的,經過線性化處理后,噴墨制版對網點的還原和激光制版相比并沒有明顯的差異,網點都可以實現較好的線性再現。
但是,我們發現噴墨制版和激光制版相比,在細線和細小文字的再現上還有較為明顯的差距。噴墨制版能很好地再現0.01~0.1mm寬的陽圖細線,而對于陰圖細線來說,網點增大會導致0.01mm寬的細線完全消失;另外,對于1pt大小的文字,網點增大也會導致陽圖文字不同程度的細線堆積、發糊及陰圖文字的細線消失。
噴墨CTP版的印刷適性
為了盡可能在相同印刷條件下檢驗噴墨CTP版和激光CTP版的印刷適性差異,我們將相同版面內容的噴墨CTP版和激光CTP版各裁取半張再拼接成一張版進行印刷,如圖2所示。
結果表明,在相同的印刷條件下,同一樣張上左右兩邊的實地密度基本相同,這說明噴墨CTP版和激光CTP版的油墨轉移性能基本相同。但用噴墨CTP版印刷的墨色要比激光CTP版深一些。經過檢測發現,如圖3所示,在相同的印刷條件下,噴墨CTP版的印刷網點增大要比激光CTP版稍大。當噴墨CTP版上的網點面積為50%時,測得銅版紙印品上的網點面積為75%;而同樣條件下,激光CTP版上的網點面積為50%時,測得銅版紙印品上的網點面積為69%。雖然噴墨CTP版的網點增大稍大,但兩種印版的網點增大曲線整體上基本是平滑的,沒有明顯的階調突變,說明兩種印版都可以實現平滑的灰階過渡,而噴墨CTP版相對較大的網點增大可以通過印前RIP的網點增大反補償功能進行校正。
另外,我們在采用噴墨CTP版印刷的銅版紙印品上,觀察到了不該有的細線,這是因為墨滴落點位置可能存在誤差,而采用激光CTP版印刷的銅版紙印品上則沒有。這種細線在用銅版紙印刷平網或漸變網等有規律變化的大面積圖案時容易被觀察到,而在色彩斑斕的版面上則不易觀察到;而且在用膠版紙和新聞紙進行印刷時,肉眼也基本觀察不到這種細線,因此并不影響整體美觀。
利用噴墨CTP版實現G7規范的試驗
G7是近年來受到廣泛關注和歡迎的印刷工藝規范。G7規范首先要求實地CMYK的密度和二次色RGB的色度值在標準容差范圍之內。經過測試,采用噴墨CTP版以及阪田、東洋和杭華三種常見油墨印刷時,通過調整墨量,三種油墨的實地密度和色度值都可以在容差范圍內,如表1所示。因此,噴墨CTP版表現出了很好的油墨適應性。
實地密度和色度值滿足G7規范要求后,采用噴墨CTP版印刷P2P測試圖,并根據印刷結果對設備的NPDC曲線和灰平衡進行校正,將校正值輸入到RIP軟件,通過新生成的RIP曲線重新印刷P2P測試圖。結果發現,經過補償校正后,采用噴墨CTP版印刷的NPDC曲線(如圖4中紅線)較好地符合G7規范曲線(如圖4中綠線)的要求,再次證明,通過正確的RIP曲線校正,采用噴墨CTP版印刷可以實現所需的階調再現。校正后的灰平衡在70%以下表現較好,75%以上效果相對較差。
與歷經多年發展、已相對成熟的激光CTP制版技術相比,噴墨制版技術還有一些小的不足,如平網部位會出現黑線、細線條和細小文字再現效果欠佳等。但在關鍵性能指標上,包括著墨性能、階調和色彩再現等,借助于RIP軟件的印版線性化和網點增大反補償功能,噴墨CTP版和激光CTP版在印刷適性上沒有明顯的差別,都可以實現G7規范的要求。考慮到噴墨制版在綠色環保方面的優勢,我們建議出版物印刷優先采用噴墨制版技術。而隨著噴頭精度和噴墨速度的快速提高,噴墨制版的精度提高和成本降低正成為現實,未來噴墨制版技術完全有可能憑借綠色環保、低成本的優勢全面取代現有的激光CTP制版技術。